迎接小寶出生,房間配置好苦惱?四個收納規劃重點:睡眠、泡奶、遊戲、儲物
通常第一個孩子出生時,家中尚無太多育兒家具、物品,因此挪出空間擺放嬰兒床、尿布檯、泡奶、玩具櫃、儲存尿布衣物,不會太困難。
可是當第二個、第三個孩子到來,家裏已有不少物品,數個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,大孩子需要寫作業,小孩子需要玩耍,需要囤放的物品就更多了,在空間規劃上也更加困擾。
抓準孩子生活最重要的四大功能:睡眠、泡奶、遊戲、儲物,就能更有條理的規劃空間運用,以下是整好服務過的客戶案例,希望能為正苦惱的你帶來靈感!
案例一:用兩房滿足睡眠、儲物、遊戲三大需求


二寶即將出生的媽媽,希望將兩間使用度低,暫時作為儲物用的房間,改造為:遊戲間、爸爸大寶睡覺的次臥。
等兩孩子長大後,這兩間房會作為大寶、二寶的個人房間使用。
最頭痛的是:沒有任何櫃體可以收納大量的寢具、兒童用品、玩具、生活用品、紀念物與收藏品。
看看我們如何改造達成目標吧!
1-1 最受孩子們喜愛的遊戲室:


空間依照三面牆區分為:閱讀區、玩具區、鋼琴區,預留媽媽想擺入的鋼琴、迪士尼教具櫃、木桌椅、書櫃後,另外按照玩具大小、類型配置以下活動家具。

大型玩具,使用IKEA KALLAX 系列,搭配「深型收納籃」。小型玩具,使用IKEA TROFAST 系列,搭配「深、淺抽屜籃」
孩子長大後,小型的活動家具皆可移除,重新規劃。
如今這間房已經成為媽媽朋友之間最有名的遊樂場,朋友到家中聚會,孩子們能在此開心又安全地玩耍。
1-2 能儲放大量物品的次臥:


由於家中沒有儲藏間,大量物品是必須要儲放在次臥,如要添購大型家具要考慮未來的沿用性。

選用兩張單人加大掀床,讓爸爸與大寶可以獨立休息,避免被需要夜奶的小寶影響睡眠。
掀床底部加高,儲藏大量的寢具、收藏品,未來兩張床可以沿用給大寶、小寶一人一張。

選用系統衣櫃作為儲物櫃,右半邊作為兒童衣物收納,由於孩子衣物短小,利用垂直空間使用兩根吊桿掛外套。抽屜則以「直立式摺衣法」收納小間的上衣、褲子。
左半邊做儲物使用,層板收納大型物品,例如尿布、書本。抽屜收納小型物品,例如奶瓶、奶嘴、紗布巾。
未來孩子長大後,左半邊的活動層板可拆除,將右半邊的一根吊桿往左移,即可變為標準成人衣櫃,不浪費家具,也減少處置的花費。
最後窗台邊的畸零角落,暫放即將送走處置掉的物品,以及媽媽定期訂購的消耗品,並不會影響走道空間及櫃體使用。

原本次臥的鐵架,尺寸剛好可挪到主臥門後使用,增加垂直收納空間,也更好取用。
透過適當的家具規劃,提升收納成效。活用家具的功能變化,延長使用期限,是環保又省事的做法。
案例二:交換兩組家具,變出睡眠、泡奶區


媽媽希望訓練即將出生的三寶能睡過夜,預計嬰兒床放在次臥,待三寶習慣睡過夜後,再將嬰兒床移到兒童房,與兄姐們一起睡。
由於長輩經常來協助育兒、家務,次臥內有長輩既有的寢具、衣物、用品,以及家中少用的物品。
2-1 從次臥移出少用物品,整合儲藏室
嬰兒床體積不小,需要拆除鐵架、減少一組抽屜櫃。把少用的物品移到儲藏室,因此連同儲藏室一併做了整理,清出大量需要淘汰、送人的物品。


2-1 交換客廳與次臥的邊櫃,變出泡奶區


由於餐廳邊櫃沒有空間擺放消毒鍋、溫奶器等設備,擺放嬰兒床的次臥鄰近浴室、餐廳,因此把泡奶區規劃在次臥。
將客廳的大邊櫃和次臥小邊櫃做了交換。大邊櫃一半放長輩的衣物、個人物品。一半收納新生兒馬上能用到的衣物、紗布巾、口水巾、尿布墊,讓孩子一出生就能找到物品,不擔心手忙腳亂。
未來只要再添購一台推車擺放洗澡、換尿布的用品即可。


育兒成長式家庭收納重點總結:
以上兩例都是透過活用、調整家具的位置與功能,滿足孩子不同階段的需求,希望你有所收穫。
育兒家庭階段轉換,需要考量的是:
一、舊家具的機能是否足以沿用?
二、什麼功能、樣式的新家具能滿足需求,且日後好維護、變化、處置?
三、新舊家具的尺寸、功能如何搭配組合?
以上需要反覆審視、充分考量,歡迎與收納專家諮詢,打造彈性、符合經濟效益的育兒成長式空間吧!
和我們聊聊吧!
不知道空間問題該如何下手改善?
該丟東西、換傢俱,還是改動線?
別擔心,只要簡單聊聊,就能獲得清晰明白的方向